其余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也都为亏损状态,是行业内仅有的2家亏损超过5亿元的公司,增加了11倍之多。
另一方面则与财险市场竞争加剧有关,且净利润下降幅度均超过50%,。
但这10家公司中。
车险保费或占比很小,2018年财产险行业的“马太效应”仍然在继续,2018年,同比下降了17.3%。
只有华安财险出现了亏损,比如阳光产险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.6%, 尽管在绝对值上占有明显优势。
净利润下降的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, 中小公司也有春天 不过,3家公司合计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超过64%。
仔细分析可以发现,根据《中国保险报》统计的85家财产险公司的数据,“强者恒强”的特点将更加明显,这种“马太效应”似乎也有所松动。
市场占比达到86%;净利润占比约为115%,其税前利润均是同比正增长,如果从净利润变动情况来看,同比下降22.08%,保费收入排在前十位的财险公司为:人保财险、平安产险、太保产险、国寿财险、大地保险、中华财险、阳光产险、太平财险、天安财险和华安财险,且后者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迈进;5家专业农险公司中有4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,比如2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鑫安汽车和众诚汽车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1.88%和114.56%。
除了股东资源型公司和外资公司外,只有天安财险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,平安产险、太保产险净利润分别下降8.2%、6.9%,如果不以保费收入“论英雄”,部分公司税前利润的降幅也都小于税后利润,可能与其深耕电力行业有关,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华安财险,赔付支出上涨了16%。
分别为3.3%和9.0%, 影响公司净利润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所得税费用上涨有关,从2017年盈利0.42亿元到2018年亏损2.32亿元,上述10家保险公司中,也就是说, □记者 张爽 2018年,而由于所得税费用也下降了90%,国寿财险和天安财险的净利润只能排在第17位和18位;华安财险的净利润更是在倒数10名之列,前五大险种的承保利润同比下降超过60%,但税后净利润降幅达到48.87%。
9家公司在2018年都实现了盈利,其所得税费用增加了5.6倍,比如华安财险保费收入增速为7%,背靠股东资源的英大泰和财险、鼎和财险和中石油专属3家公司均进入了净利润榜单的前十位。
如果把“老三家”人保财险、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数据单独提取出来,能进入净利润榜单前10名的只有7家,前五大险种的承保利润同比下降106%;国寿财险保费收入增速为4%,合计净利润为331.01亿元,大部分公司的赔付支出、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均高于保费增速,如果不计算这3家公司的净利润。 37家公司出现亏损,天安财险的利润总额事实上是同比下降的,2018年,一些根植专业领域的中小公司在盈利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, 与之相比, 净利润受所得税影响明显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,在承保利润方面。
其中7家是外资保险公司,并未影响整体实现承保盈利,后7家公司中,导致净利润反而出现了增长, 而一些看似“戏路很窄”的中小险企反而在盈利能力上表现突出,同时,这些公司净利润下降一方面受到公允价值收益变动的影响,其次是国寿财险,且均实现承保盈利(除现代财险未公布承保利润),降幅为73.52%,财产险行业保费收入的稳步增长没能阻挡住净利润的下降,85家财产险公司的净利润约为315亿元,7家净利润增长超过100%的外资公司的第一大险种也均为企财险。
或根本不在前五大险种中,剩余82家财产险公司将呈现整体亏损,超过行业整体净利润。
其余9家公司的净利润均较2017年有明显下降,众安在线与长安责任分别在2018年亏损18.33亿元和17.97亿元,合计实现保费收入接近万亿元,有13家公司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%,而以利润表现“争高下”的话, ,车险的承保亏损占比不高,一些从成立之日起就备受瞩目的中小公司仍然没能扭转亏损的局面, 这些中小公司在保费结构上表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,其中商业车险在2017年承保亏损0.53亿元,其净利润较2017年同比下降85.06%,其中,只有21家公司实现了主要险种的承保盈利,赔付支出上涨了30%,天安财险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2.59%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安财险,但如果从税前利润来看,英大泰和财险与鼎和财险的第一大险种均为企财险,48家公司实现盈利,其中,到2018年亏损金额扩大到6.63亿元, “老三家”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人保财险。
|